首 页  >>  行业资讯

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按下快进键 基础设施不完备等多个短板仍存
作者或来源:清道夫环保网 发布时间:2019-03-24

    在我国,家庭废物处理分类按快进重点,2019年,全国及以上城市将开始家庭废物工作分类。根据有关规划,到2020年底,建立基本的废弃物分类法律、法规和标准体系。最近,上海、宁波等地都在加紧立法。专家表示,以废物分类为主导的“绿色革命”已经上路,但仍存在交通设施不足等诸多缺陷。在全面提高垃圾收费的基础上,加快价格机制改革,缓解财政压力。

  生活垃圾分类大提速
  在高层设计和地方实践的推动下,生活垃圾的分类和处理工作大大加快。从今年起,全国各级以上城市将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。
  早在2017年3月,国务院办公厅提出的“生活垃圾分类体系”的实施,就提出了国家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目标:到2020年年底,基本建立了相关法律法规和垃圾分类标准体系,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模式,在生活垃圾分类城市,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可达35%以上。
  2017年12月底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“关于加快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通知”,要求北京,天津,上海等46个重点城市加快分类和排放生活垃圾的时间表。从那时起,46个重点城市率先在废物分类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。据了解,上海,厦门,深圳,杭州,宁波,北京,苏州等城市已初步建立了生活垃圾的收集,运输和处理系统。
  进入2019年,垃圾分类处理的加速关键被全面按下,许多地方的立法也被大力推进。
  2019年1月31日,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《城市废物管理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条例》),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。2019年,上海将实现家庭废物分类区的全面覆盖,努力在70个居民区建立家庭废物分类标准。2月16日,宁波市第十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《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》。”,宁波也成为较早颁布生活垃圾分类立法的城市。
  2月21日,全国城市固体废物分类会议召开。决定全国各级以上城市开始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。到2020年年底,46个重点城市将基本建成城市固体废物分类处理系统。
  垃圾分类不仅关系到生态文明的建设,如环境的改善和资源的利用,而且关系到社会文明和其他软性文化能力的提升。近几年来,高层设计不断得到推广,今年全国各级以上城市将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,这是非常有力的,“研究院常务主任”薛涛告诉“经济参考报”。
  多个短板,如不完整的基础设施仍然存在
  不可忽视的是,我国在垃圾分类处理方面还存在着覆盖范围有限、基础设施不完善、收费机制不完善等诸多不足和困难。
  薛涛对记者说,事实上,垃圾分类在1990年代已经和飞行员有关,但在实践中,慢慢变成了形式主义。通常,许多地方都添加了“两个垃圾桶”、一个普通的垃圾桶和一个可回收的垃圾桶。然而,当它被放入,基本上没有区别。当它被转移时,它被重新组合起来,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。
  住房与城乡发展部部长王蒙徽日前指出,目前在推进垃圾分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。一些城市对垃圾分类的认识还处于技术层面,全国垃圾分类的覆盖面还很有限,垃圾分类的推广还有待加强;此外,设施还在存在,只有少数沿海发达城市的垃圾收集、分类运输、分类处理设施比较齐全。
  据薛涛统计,中国的生活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垃圾的分类和处理。研究发现,国外大部分国家主要是独立住宅,垃圾分类和垃圾收费可以更好的结合。日本在清理独立房屋和公寓楼的垃圾方面做得更好。我国采用建筑、公寓集中居住模式,执法监督难度大,居民参与程度也不高。垃圾分类必须与公众的参与同步。
  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,中国金融学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研究员,盘和林告诉“经济参考报”,与国外相比,我们仍然缺乏全面细致的公共系统设计。另一方面,强制性法律义务,监管机构的权利和义务不够明确。差异化垃圾收费机制也需要改进。
  E20固体废物研究中心主任兼首席行业顾问潘功也对记者表示,生活垃圾的分类和收集与废物收集系统的成功推广有着密切的关系。随着完善的生活垃圾收费制度的推进,许多国家的垃圾分类和收集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国家行为。其目的不是增加政府收入,而是培养污染者通过垃圾收费来付费的意识,促进通过经济手段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减少的目标的实现。”
  潘功表示,据不完全统计,中国已有300多个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了城市垃圾处理收费制度。还颁布了一些与垃圾收集有关的地方条例。例如,《海南省城市废物处理收费管理办法》、《城市单位废物处理收费管理暂行办法》、以及“广东省城市垃圾处理费处理管理办法”。但目前尚无统一的废物处理收费规定,收费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。
  许多专家还表示,资源减少是推动垃圾管理全过程的薄弱环节和难点。此外,还没有建立垃圾分类产业链。如果产业链不盈利,就不可能建立市场机制,无法建立市场机制,企业也没有参与其中的积极性。
  生活垃圾的因地制宜分类
  业内人士认为,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涉及安置,收集,运输,处理和再利用等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,涉及各地行政部门,如地方住房建设,城市管理,城市面貌,环境保护,交通运输和国家土地。只有通过统一管理,协调配合,各环节有效联动,才能形成封闭式垃圾分类管理链,真正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。
 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对《经济参考日报》表示,建议因地制宜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,实施和推动生活垃圾“两网融合”。e分类收集和利用生活垃圾资源;按照“污染者付费”的原则,将生活垃圾分给政府、企业和居民。处理总成本问题;制定完善的政策,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和收费的全面发展。
  薛涛指出,废物分类需要大量投资,例如分开收集设施、工厂处理湿废物,这也是对政府财政投资和决心的一大考验。他指出,垃圾收集应在垃圾分类的基础上加速进行。一方面,它可以减轻财政支出的压力。另一方面,也可以鼓励分类较好的单位和家庭少花钱,实现“胡萝卜加大棒”的激励效果。
  “目前,从收集情况来看,环卫部门的上门收集率很低,大多数城市的收集率不到50%,收集情况不到30%,北京的收集率不超过50%,广州的收集率很高。但不超过70%。此外,垃圾处理成本标准相对较低,即使按照现行的垃圾回收标准,垃圾处理费的征收只能弥补约40%的垃圾处理运营成本,价格机制改革迫在眉睫。“建议

  “要充分利用经济手段。这并不是简单地使用简单的补贴或收费机制,将垃圾分类的成本和效益嵌入整个社会的生产和运作之中。例如,‘生产’垃圾开始于一个成本分摊的过程,而循环利用的人分享他们的利润更多的整个链,“盘和林说。


栏目导航

图片新闻

习近平: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 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
西南地区环卫市场化发展概况(2015-2019)
欧盟成员国将逐步取消垃圾焚烧补贴,明确垃圾分类回收优先于焚烧
2018年国内国际双十大环境新闻发布